1. 再生高等級PET瓶片明確從固廢管理,轉變為普通商品管理。
行業全面絕望后的巨大驚喜,全面利好行業。對于已經絕望采取投資或轉型對策的企業,也是經營環境的巨變。
2. 再生塑料通關難:全面的全球投資之后,大規模進口再生塑料受阻。
再生塑料進口量從原來每月不足1萬噸暴漲到單月全國進口超過20萬噸。各種各樣的再生顆粒進口,通關監管難題日益突出,監管難題背后是再生顆粒屬性鑒別缺乏標準,對新生事物缺乏全面的認識。
從環境和安全角度出發,從國家大政策角度出發,再生塑料顆粒應該鼓勵進口。
3. 東南亞投資超負荷,東南亞進口廢塑料加工行業絕大部分企業恐難熬過原料短缺和經營環境的全面惡化。
不完全統計,僅1年時間,泰國就有近1000家進口再生塑料企業,部分企業污水廢氣隨意排放,屢遭舉報,屢屢有媒體報道進口廢塑料行業污染環境,超負荷投資、不規范經營的惡果被快速放大,經營環境全面惡化。
4. 香港地區、臺灣地區、韓國、日本等發達地區和國家被關注,謹慎和規范投資成主流。
這些地區或國家環境要求高,經營規范,部分屬廢料源頭,人工成本、土地成本高、物流成本、法律成本、經營成本高,恐僅有相當規模和資源的企業可以生存,小規模投資難以落地。
考慮到東南亞投資全面惡化,新進入的投資者會更加謹慎。
5. 國內由拾荒者、環衛工人、小打包站組成的回收體系難以承擔起巨量的廢棄物回收責任,小家庭企業為主體的再生行業持續積累的變化中,不斷醞釀新一輪質變。
政府缺位、生產商缺位、流通者缺位、消費者、廢物產生者缺位、合格的再生者缺乏,以經濟驅動為主體的回收難以做到全品類回收,沒有規模的持續的可再生廢塑料,再生業者就無法持續投資,行業問題被越發清晰的展現出現。
垃圾分類本質上是末端處理,2網融合也未能究竟。
行業持續積累的變化中,不斷醞釀新一輪質變。
6. 發達國家行業投資劇增,高端廢物處理已經本地化,中低端廢物處理尚存難題。
中國禁廢后發達國家缺乏再生產能的情況凸顯,歐盟計劃到2025年要新增4倍于2015年的再生塑料產能。中國禁廢后發達國家本地投資劇增,有本地投資也有來自中國的投資,絕大部分高端廢料本地已經全面處理,廢料來源有限或需要一定工藝技術處理的中低端廢物處理尚存難題。